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昆明8月12日電(記者趙珮然、王賢思)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從最新一線監測數據看,我國野生亞洲象象群交流頻繁、種群結構穩定、生育率穩步提升、小象存活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顯示我國野生亞洲象種群保持健康繁衍態勢。
亞洲象是亞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熱帶森林的旗艦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瀕危”物種。我國野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等地。近年來,云南野象數量穩步增長,從1976年的140多頭增加到如今的300多頭,保護管理成效顯著。
“從監測數據看,野象的種群結構趨于健康、穩定。”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介紹,亞洲象是典型的群居動物,有較為復雜的社群結構,家庭由成年雌象及其子女組成,兩個或多個姊妹雌象及各自子女組成家族,即人們常說的象群。
“一個家族通常有8到15頭野象,由最年長的雌象擔任家族的首領,引導象群遷移、覓食和休憩。”陳飛說,當種群數量增長到一定規模,血緣關系較近的姊妹或母女會帶著自己子女成立新的家族,尋找新的棲息區域。
“近一兩年,幾乎每個象群都會有新生小象,在象群的呵護下健康成長。”野象監測員刁發興介紹,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近10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生活著59頭野象,分成7至8個象群活動,每個象群都有穩定的成員結構,各象群的交流十分密切。
“小象的存活率高意味著野外種群的健康狀態和發展趨勢是比較良好的。”陳飛說,象群交流頻繁,也充分說明了棲息地的自然環境,包括食物、水源等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生存保障。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昆明8月12日電(記者趙珮然、王賢思)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從最新一線監測數據看,我國野生亞洲象象群交流頻繁、種群結構穩定、生育率穩步提升、小象存活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顯示我國野生亞洲象種群保持健康繁衍態勢。
亞洲象是亞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熱帶森林的旗艦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瀕危”物種。我國野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等地。近年來,云南野象數量穩步增長,從1976年的140多頭增加到如今的300多頭,保護管理成效顯著。
“從監測數據看,野象的種群結構趨于健康、穩定。”國家林草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介紹,亞洲象是典型的群居動物,有較為復雜的社群結構,家庭由成年雌象及其子女組成,兩個或多個姊妹雌象及各自子女組成家族,即人們常說的象群。
“一個家族通常有8到15頭野象,由最年長的雌象擔任家族的首領,引導象群遷移、覓食和休憩。”陳飛說,當種群數量增長到一定規模,血緣關系較近的姊妹或母女會帶著自己子女成立新的家族,尋找新的棲息區域。
“近一兩年,幾乎每個象群都會有新生小象,在象群的呵護下健康成長。”野象監測員刁發興介紹,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縣,近10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生活著59頭野象,分成7至8個象群活動,每個象群都有穩定的成員結構,各象群的交流十分密切。
“小象的存活率高意味著野外種群的健康狀態和發展趨勢是比較良好的。”陳飛說,象群交流頻繁,也充分說明了棲息地的自然環境,包括食物、水源等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生存保障。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