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拉薩8月14日電 題:京藏“雙師課堂”賦能西藏教育發展
新華社記者盧丹陽
從拉薩到北京,跨越三千多公里,拉薩北京實驗中學與北京市第十中學的學生卻一起上著同一節物理課。
“有甲乙兩名顧客,分別從步行樓梯和自動扶梯上樓,在知道他們上樓速度的情況下,誰會先到樓上?”透過鏡頭和麥克風,北京市第十中學的物理老師劉鄭將問題同時拋給了北京和拉薩的學生。
例子的引入讓兩個班級的學生立刻進入生活中的物理情境。“用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劉鄭說。
除了屏幕那端的名師,這堂課還有拉薩本地教師仁青卓瑪的默契配合。仁青卓瑪利用自制實驗教具和多媒體資源,講解基本概念,幫助學生快速搭建知識框架。
“雖然課上互動只有幾十分鐘,但為了這節課,我和劉老師前期溝通了將近兩周。”仁青卓瑪回憶起和劉鄭一起備課、上課以及課后反思的過程,“這節課之后學生對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感興趣了,我也意識到自己教育理念的不足,平時不應該害怕學生出錯,要更耐心地引導他們。”
2024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援藏指揮部與拉薩市教育局創新開啟京藏“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線上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兩地學生創造協作學習的機會,搭建起友誼的橋梁。援藏干部、原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副校長宋東明介紹:“課堂的開展一般都是由援藏教師牽線搭橋,為兩地教師建立起聯系,讓本地教師在教學合作實踐中提升教學水平和素養,實現教育援藏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送教下鄉、訪學交流、書信交友、線上國學誦讀、同上一堂課……北京“組團式”教育援藏不斷深化教育援藏機制,探索教育合作新模式,匯聚優質教育資源,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讓兩地學生在實踐中增進交流、加強融合。這些正是第十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支援西藏基礎教育建設發展的縮影。
2016年4月,首批“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進藏。2022年以來,第十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逐漸建立起區內外融合教師雙向交流機制,由17個省(市)(含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選派471名(含中途輪換)教師對口支援西藏7市(地)21所學校,不斷推進西藏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現在西藏一些學校的硬件設施可能比北京的還要好。”宋東明雖然已經結束援藏回到北京,但仍心系拉薩,“未來希望教育援藏能夠探索出更多的模式,打造過硬的本地教師隊伍,讓西藏教育朝著更高質量不斷發展。”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拉薩8月14日電 題:京藏“雙師課堂”賦能西藏教育發展
新華社記者盧丹陽
從拉薩到北京,跨越三千多公里,拉薩北京實驗中學與北京市第十中學的學生卻一起上著同一節物理課。
“有甲乙兩名顧客,分別從步行樓梯和自動扶梯上樓,在知道他們上樓速度的情況下,誰會先到樓上?”透過鏡頭和麥克風,北京市第十中學的物理老師劉鄭將問題同時拋給了北京和拉薩的學生。
例子的引入讓兩個班級的學生立刻進入生活中的物理情境。“用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劉鄭說。
除了屏幕那端的名師,這堂課還有拉薩本地教師仁青卓瑪的默契配合。仁青卓瑪利用自制實驗教具和多媒體資源,講解基本概念,幫助學生快速搭建知識框架。
“雖然課上互動只有幾十分鐘,但為了這節課,我和劉老師前期溝通了將近兩周。”仁青卓瑪回憶起和劉鄭一起備課、上課以及課后反思的過程,“這節課之后學生對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感興趣了,我也意識到自己教育理念的不足,平時不應該害怕學生出錯,要更耐心地引導他們。”
2024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援藏指揮部與拉薩市教育局創新開啟京藏“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線上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兩地學生創造協作學習的機會,搭建起友誼的橋梁。援藏干部、原拉薩北京實驗中學副校長宋東明介紹:“課堂的開展一般都是由援藏教師牽線搭橋,為兩地教師建立起聯系,讓本地教師在教學合作實踐中提升教學水平和素養,實現教育援藏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送教下鄉、訪學交流、書信交友、線上國學誦讀、同上一堂課……北京“組團式”教育援藏不斷深化教育援藏機制,探索教育合作新模式,匯聚優質教育資源,為當地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讓兩地學生在實踐中增進交流、加強融合。這些正是第十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支援西藏基礎教育建設發展的縮影。
2016年4月,首批“組團式”教育援藏人才進藏。2022年以來,第十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逐漸建立起區內外融合教師雙向交流機制,由17個省(市)(含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選派471名(含中途輪換)教師對口支援西藏7市(地)21所學校,不斷推進西藏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現在西藏一些學校的硬件設施可能比北京的還要好。”宋東明雖然已經結束援藏回到北京,但仍心系拉薩,“未來希望教育援藏能夠探索出更多的模式,打造過硬的本地教師隊伍,讓西藏教育朝著更高質量不斷發展。”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