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河南日報記者 趙振杰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袁楠 通訊員 余曉建
“喝了灌漿水,你看這田地里綠油油的,麥粒也很飽滿。”5月9日,新鄉(xiāng)縣大召營鎮(zhèn)店后營村的一塊麥田里,村民張德志說,這陣子他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地里看小麥的長勢。
一個多星期前,他可沒這么樂觀。
4月,新鄉(xiāng)縣基本沒有有效降水,加之溫度偏高、大風多,很多地方的土壤出現缺墑現象,其中就包括張德志的180畝小麥。
更讓他著急的是,由于旱情導致水位下降,地里的機井年久失修無法使用,正值小麥灌漿的關鍵期,一旦錯過澆水時機,莊稼減產將是必然。著急的他向鎮(zhèn)里反映后沒幾天,縣里就派來了打井隊,兩眼新的機井很快就打好了。
“打井隊還沒走,我這邊都趕緊開始澆了。”張德志笑說,正是有了兩眼新機井,讓他的180畝小麥及時喝飽了水。
據了解,新鄉(xiāng)縣耕地面積30.5萬畝,其中20萬畝是小麥種子繁育田,年產小麥種子1億公斤,可滿足黃淮地區(qū)500萬畝小麥的供種需求。
為了應對這次旱情,新鄉(xiāng)縣有關部門每天調度灌溉情況,因地制宜采用地下水和黃河水雙水源澆灌,5月1日以來,調度黃河水300萬立方米,解決了5萬畝耕地灌溉需求。同時,對全縣5118眼機井進行排查,發(fā)現問題機井35眼,目前已全部整修到位,另外新打抗旱機井29眼,解決群眾灌溉難題。
新鄉(xiāng)縣還充分發(fā)揮建成的農業(yè)智慧平臺作用,安排6名農業(yè)技術專家,根據墑情儀等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收集的數據信息,結合氣象數據,每天進行研判,科學指導各鄉(xiāng)鎮(zhèn)抗旱澆灌。
2022年,新鄉(xiāng)縣在全縣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的基礎上,投資4.5億元啟動建設1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qū),新打機井870眼,修復配套機井832眼,配備水肥一體機593套、各式噴灌設備541臺,全縣噴灌面積達15萬畝,滴灌面積達2萬畝,管灌面積達13.5萬畝,年節(jié)約水量860萬立方米,灌溉時間相較于漫灌節(jié)省約50%,以多元化灌溉設施實現高效節(jié)水灌溉。
截至5月8日,新鄉(xiāng)縣耕地灌溉面積已達86%,為全力奪取夏糧穩(wěn)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河南日報記者 趙振杰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袁楠 通訊員 余曉建
“喝了灌漿水,你看這田地里綠油油的,麥粒也很飽滿。”5月9日,新鄉(xiāng)縣大召營鎮(zhèn)店后營村的一塊麥田里,村民張德志說,這陣子他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地里看小麥的長勢。
一個多星期前,他可沒這么樂觀。
4月,新鄉(xiāng)縣基本沒有有效降水,加之溫度偏高、大風多,很多地方的土壤出現缺墑現象,其中就包括張德志的180畝小麥。
更讓他著急的是,由于旱情導致水位下降,地里的機井年久失修無法使用,正值小麥灌漿的關鍵期,一旦錯過澆水時機,莊稼減產將是必然。著急的他向鎮(zhèn)里反映后沒幾天,縣里就派來了打井隊,兩眼新的機井很快就打好了。
“打井隊還沒走,我這邊都趕緊開始澆了。”張德志笑說,正是有了兩眼新機井,讓他的180畝小麥及時喝飽了水。
據了解,新鄉(xiāng)縣耕地面積30.5萬畝,其中20萬畝是小麥種子繁育田,年產小麥種子1億公斤,可滿足黃淮地區(qū)500萬畝小麥的供種需求。
為了應對這次旱情,新鄉(xiāng)縣有關部門每天調度灌溉情況,因地制宜采用地下水和黃河水雙水源澆灌,5月1日以來,調度黃河水300萬立方米,解決了5萬畝耕地灌溉需求。同時,對全縣5118眼機井進行排查,發(fā)現問題機井35眼,目前已全部整修到位,另外新打抗旱機井29眼,解決群眾灌溉難題。
新鄉(xiāng)縣還充分發(fā)揮建成的農業(yè)智慧平臺作用,安排6名農業(yè)技術專家,根據墑情儀等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收集的數據信息,結合氣象數據,每天進行研判,科學指導各鄉(xiāng)鎮(zhèn)抗旱澆灌。
2022年,新鄉(xiāng)縣在全縣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的基礎上,投資4.5億元啟動建設1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qū),新打機井870眼,修復配套機井832眼,配備水肥一體機593套、各式噴灌設備541臺,全縣噴灌面積達15萬畝,滴灌面積達2萬畝,管灌面積達13.5萬畝,年節(jié)約水量860萬立方米,灌溉時間相較于漫灌節(jié)省約50%,以多元化灌溉設施實現高效節(jié)水灌溉。
截至5月8日,新鄉(xiāng)縣耕地灌溉面積已達86%,為全力奪取夏糧穩(wěn)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