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專題
3月15日,省委書記樓陽生來到焦作高新區(示范區)的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調研,贊揚:“‘設計河南’,你們這里是第一個,焦作是第一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平臺和載體,非常好!希望你們在‘設計河南’建設中,能夠成為標兵!”
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僅是焦作高新區(簡稱高新區)致力打造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的一個。目前,高新區共有六個“雙創”特色載體,除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外,還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創新創業服務中心、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科技總部新城、創基智谷、中德產業園等。六個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功能層次分明、特色優勢鮮明,成為全市創新創業(雙創)的新高地。截至目前,六個“雙創”特色載體擁有省級以上孵化載體9家,數量居全市第一,已入駐企業(團隊)700余個,年納稅近2億元;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科技總部新城4家孵化載體獲評全市“科技產業綜合體先進單位”;高新區也先后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科技部“第二批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單位”、河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等稱號。
連日來,記者走進高新區,探究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建設的秘密。
項目聚能,聚合資源促轉型
支持打造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是高新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高新區緊緊抓住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項目“牛鼻子”,以項目聚能,“項目為王”不斷促進高新區成為區域新興創新增長極。
項目謀劃,聚能鏈條。高新區依托六個載體建平臺,依托鏈條優生態,搭建新型研發、中試轉化、產業研究院等平臺,鏈接全國重點高校、國家層級和集聚地方優勢創新資源,構建從“前端應用研究”到“技術開發與轉化”、到“創業孵化與產業培育”的創新鏈產業鏈貫通鏈,實現區域創新生態的不斷優化、細分產業的不斷培育。
項目創建,聚能全程。高新區于2020年8月“雙創”特色載體項目成功獲批國家第三批“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科技資源支撐型)項目”。
河南省財政廳先后三期將國家專項資金3700萬元撥付至高新區。目前,項目資金使用率100%,24項指標均超額完成績效目標,績效指標平均完成進度為190.9%。
項目建設,聚能模式!皣+民營”模式,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探索建設中國首家實驗室集成服務產業園“一站式”集中采購平臺,采取國有平臺投資建設、民營企業運營增效的線上線下雙驅動模式,推動服務模式變革創新;科技總部新城聯合河南新思源電力科學研究院、河南省肆準檢測服務公司,多元主體共建聯合體聚能平臺,助力區域電力檢測專業化發展;天寶桓祥聯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及華晶、黃河旋風等超硬材料骨干企業,搭建技術研發平臺和共享實驗室,助力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
科技增能,強化能力促提升
日前,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在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開始運行。該園區從此坐擁北京中關村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打造科技創新“引進來”窗口,推動高端科技成果在焦作轉化落地。同時,該園區還謀劃建設了“中國實驗室集成服務產業園”項目。該項目瞄準高端實驗室裝備這個高科技服務未來產業,已有7家技術服務機構、38家儀器裝備供應商入駐。這也只是六個“雙創”特色載體科技增能的一個縮影。
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目前依托河南理工大學人才、科技成果、文化氛圍等地方最優科教資源,形成“科技+孵化”的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機制。市委、市政府在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建設了全市的創新高地,組建成立了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下設工業設計產業研究院、綠色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十個重點產業研究院和中試基地,匯聚了多支由兩院院士、首席專家領銜的科研團隊,已孵化落地70余個科創項目,為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增能。同時,這里的中原“設計+”,以孵化工業設計類高技術服務企業為主,增能17個園區平臺科技創新資源,已經成為河南省工業設計的引領高地。
科技總部新城建設的“電力檢測試驗研發平臺”項目,聚焦細分領域的行業內首家電氣和力學實驗室,為中小企業提供網上咨詢、專家上門等“一站式”集成服務,全力打造全市科技研發孵化中心和電力檢測行業的集聚地。
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堅持“一中心多平臺”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國家孵化平臺“老大哥”的引領作用,營造完善的智慧化創業孵化、創新服務體系。
科技增能,讓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技術及產品獲市場高度認可。焦作智造機電聚焦焊接智能化領域,已成功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科瑞森成功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邁科咨詢成功創建我市首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卓立膜材料搭建了行業內首家國家認可實驗室。
創新賦能,優化生態促發展
目前,高新區創新能力全市第一。這是該區創新賦能、優化生態促發展的結果。以六個“雙創”特色載體為引領,目前,全區集聚省級以上研發平臺77個,其中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3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院士工作站6家、省級產業創新聯盟3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家。
為強化創新賦能,高新區柔性引進了牛濟泰、鄭錦華、張傳虎等高層次人才(團隊)30余個,獲批市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27個;科技人才庫已入庫244人。同時,充分發揮河南理工大學園區的智慧金融服務中心的平臺優勢,促進特色載體與30余家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獲得科技貸款3450萬元;出臺《焦作高新區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焦作高新區推動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等政策,舉辦院(校)地合作大會、焦作“火炬杯”,承辦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焦作分賽等“雙創”賽事活動,參賽、獲獎企業數均為全市第一。
創新賦能的直接效果是六個園區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園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現有孵化面積達到8.34萬平方米,從業人員素質水平、服務能力也實現了較快提升;載體合作的銀行、擔保、保險、創業投資等資本服務機構數量由20個提升至71個;擁有或合作的各類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達84個;擁有或合作共享的國家或省級實驗室、技術研發平臺達81個。載體“畝均收入”實現大幅提升,達到0.22萬元/平方米。同時,綜合服務能力快速提升,載體為入駐企業(團隊)提供工商注冊、孵化指導、共享辦公、創業輔導、企業培訓、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產學研合作對接、市場拓展、投融資對接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孵化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入駐。
聚能、增能、賦能,焦作高新區將繼續發揮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項目的引領、驅動作用,促進特色載體與中小企業提質增效,不斷促進高新區的科技創新區域帶動作用,形成新興創新增長極,成為“又高又新”的主力軍、排頭兵。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3月15日,省委書記樓陽生來到焦作高新區(示范區)的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調研,贊揚:“‘設計河南’,你們這里是第一個,焦作是第一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平臺和載體,非常好!希望你們在‘設計河南’建設中,能夠成為標兵!”
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僅是焦作高新區(簡稱高新區)致力打造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的一個。目前,高新區共有六個“雙創”特色載體,除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外,還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創新創業服務中心、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科技總部新城、創基智谷、中德產業園等。六個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功能層次分明、特色優勢鮮明,成為全市創新創業(雙創)的新高地。截至目前,六個“雙創”特色載體擁有省級以上孵化載體9家,數量居全市第一,已入駐企業(團隊)700余個,年納稅近2億元;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科技總部新城4家孵化載體獲評全市“科技產業綜合體先進單位”;高新區也先后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科技部“第二批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單位”、河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等稱號。
連日來,記者走進高新區,探究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建設的秘密。
項目聚能,聚合資源促轉型
支持打造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是高新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高新區緊緊抓住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項目“牛鼻子”,以項目聚能,“項目為王”不斷促進高新區成為區域新興創新增長極。
項目謀劃,聚能鏈條。高新區依托六個載體建平臺,依托鏈條優生態,搭建新型研發、中試轉化、產業研究院等平臺,鏈接全國重點高校、國家層級和集聚地方優勢創新資源,構建從“前端應用研究”到“技術開發與轉化”、到“創業孵化與產業培育”的創新鏈產業鏈貫通鏈,實現區域創新生態的不斷優化、細分產業的不斷培育。
項目創建,聚能全程。高新區于2020年8月“雙創”特色載體項目成功獲批國家第三批“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科技資源支撐型)項目”。
河南省財政廳先后三期將國家專項資金3700萬元撥付至高新區。目前,項目資金使用率100%,24項指標均超額完成績效目標,績效指標平均完成進度為190.9%。
項目建設,聚能模式!皣+民營”模式,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探索建設中國首家實驗室集成服務產業園“一站式”集中采購平臺,采取國有平臺投資建設、民營企業運營增效的線上線下雙驅動模式,推動服務模式變革創新;科技總部新城聯合河南新思源電力科學研究院、河南省肆準檢測服務公司,多元主體共建聯合體聚能平臺,助力區域電力檢測專業化發展;天寶桓祥聯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及華晶、黃河旋風等超硬材料骨干企業,搭建技術研發平臺和共享實驗室,助力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
科技增能,強化能力促提升
日前,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在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開始運行。該園區從此坐擁北京中關村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打造科技創新“引進來”窗口,推動高端科技成果在焦作轉化落地。同時,該園區還謀劃建設了“中國實驗室集成服務產業園”項目。該項目瞄準高端實驗室裝備這個高科技服務未來產業,已有7家技術服務機構、38家儀器裝備供應商入駐。這也只是六個“雙創”特色載體科技增能的一個縮影。
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目前依托河南理工大學人才、科技成果、文化氛圍等地方最優科教資源,形成“科技+孵化”的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機制。市委、市政府在河南理工大學科技園建設了全市的創新高地,組建成立了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下設工業設計產業研究院、綠色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十個重點產業研究院和中試基地,匯聚了多支由兩院院士、首席專家領銜的科研團隊,已孵化落地70余個科創項目,為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增能。同時,這里的中原“設計+”,以孵化工業設計類高技術服務企業為主,增能17個園區平臺科技創新資源,已經成為河南省工業設計的引領高地。
科技總部新城建設的“電力檢測試驗研發平臺”項目,聚焦細分領域的行業內首家電氣和力學實驗室,為中小企業提供網上咨詢、專家上門等“一站式”集成服務,全力打造全市科技研發孵化中心和電力檢測行業的集聚地。
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堅持“一中心多平臺”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國家孵化平臺“老大哥”的引領作用,營造完善的智慧化創業孵化、創新服務體系。
科技增能,讓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技術及產品獲市場高度認可。焦作智造機電聚焦焊接智能化領域,已成功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科瑞森成功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邁科咨詢成功創建我市首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卓立膜材料搭建了行業內首家國家認可實驗室。
創新賦能,優化生態促發展
目前,高新區創新能力全市第一。這是該區創新賦能、優化生態促發展的結果。以六個“雙創”特色載體為引領,目前,全區集聚省級以上研發平臺77個,其中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3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院士工作站6家、省級產業創新聯盟3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家。
為強化創新賦能,高新區柔性引進了牛濟泰、鄭錦華、張傳虎等高層次人才(團隊)30余個,獲批市級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27個;科技人才庫已入庫244人。同時,充分發揮河南理工大學園區的智慧金融服務中心的平臺優勢,促進特色載體與30余家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獲得科技貸款3450萬元;出臺《焦作高新區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焦作高新區推動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等政策,舉辦院(校)地合作大會、焦作“火炬杯”,承辦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焦作分賽等“雙創”賽事活動,參賽、獲獎企業數均為全市第一。
創新賦能的直接效果是六個園區承載能力大幅提升。園區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現有孵化面積達到8.34萬平方米,從業人員素質水平、服務能力也實現了較快提升;載體合作的銀行、擔保、保險、創業投資等資本服務機構數量由20個提升至71個;擁有或合作的各類專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達84個;擁有或合作共享的國家或省級實驗室、技術研發平臺達81個。載體“畝均收入”實現大幅提升,達到0.22萬元/平方米。同時,綜合服務能力快速提升,載體為入駐企業(團隊)提供工商注冊、孵化指導、共享辦公、創業輔導、企業培訓、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產學研合作對接、市場拓展、投融資對接等多元化、全方位的孵化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入駐。
聚能、增能、賦能,焦作高新區將繼續發揮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項目的引領、驅動作用,促進特色載體與中小企業提質增效,不斷促進高新區的科技創新區域帶動作用,形成新興創新增長極,成為“又高又新”的主力軍、排頭兵。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