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走進解放區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區衛材14號院,干凈整潔的環境首先映入眼簾。記者向院里的居民打聽抗美援朝老兵齊懷義的家庭住址,居民熱情地指路,并忍不住夸贊:“俺院里的環境這么好,全是齊書記的功勞,是他帶領大家打下的好基礎。”退休后,齊懷義曾擔任幸福街社區第六網格衛材黨支部書記,20余年退而不休,熱心公益,服務居民,積極發揮余熱,促進社區治理。
齊懷義今年88歲,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從市衛生材料廠退休后,他就居住在衛材14號院。退而不休,是齊懷義對自己的要求。能為居民做點啥事?一直是他腦海里的想法。
剛退休那些年,齊懷義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多次組織開展宣講活動。他家里的書柜上,整齊擺放著《公民道德規范》《法律知識手冊》等書籍,他認真研讀這些書籍,只要有機會,就與大家分享書中的知識。每逢寒暑假,他都要為周邊的孩子們開設“紅色課堂”,向孩子們講歷史、講戰場上的紅色故事。平日里,他為居民開設公益課堂,帶著居民一起學習法律知識,引導居民學法、知法、懂法、用法,多次配合街道、社區宣講遵紀守法知識,弘揚正氣。2020年11月,齊懷義參加了焦北街道籌備的焦北名人堂第一期活動,向居民講述抗美援朝事跡,讓大家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工作中,齊懷義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退休后,他把管理經驗運用到樓院管理中,竭盡所能為居民奉獻。2012年,因為一些原因,衛材14號院專職門崗撤離,這個由兩棟居民樓、80多戶居民組成的小院,一時間陷入管理混亂的局面,小區環境臟亂差,時有物品丟失的情況發生,居民怨氣很大。
怎么辦?咱自己人必須把自己的樓院管理好!當年,齊懷義已經75歲,他站了出來,下決心要管理好樓院。他召集樓院里的黨員和住戶,通過協商決定以輪流值班護崗的方式,繼續堅持門崗值班,并制定了值班人員崗位責任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嚴格遵守管理。針對樓梯間缺少照明設施、居民夜間上下樓容易踩空受傷,自行車棚管理不善等問題,他通過多次征集居民建議、和社區協商等方法,最終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難題。
樓院安全問題解決了,如何讓樓院生活更和諧、居民更幸福?齊懷義又圍繞門崗值班室想了很多辦法:放上小桌椅,為放學后不能回家的小學生輔導作業;夏天燒開水、煮綠豆湯,讓勞累一天的居民能在此停腳小憩;冬天放置取暖設施,讓居民能進屋休息、取暖。運行一段時間后,暖心小桌椅真正暖了民心,成了居民間親如一家的“代言人”。居民有啥困難、有啥想法,居民之間有啥糾紛,都愿意圍著小桌椅說道說道,樓院也越來越和諧了。
衛材14號院成了遠近聞名的和諧樓院。在齊懷義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通過黨建活動和議事協商平臺,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服務和樓院管理;樓院里的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以“有耐心、有愛心、有熱心、不怕麻煩和困難”為標準,時時處處講奉獻,齊心協力辦好大家的事。在城市創建過程中,該樓院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角角落落煥然一新,成為附近樓院的榜樣。
近兩年,齊懷義的耳朵有點背,繼續服務群眾也顯得有些吃力,他便辭去了幸福街社區第六網格衛材黨支部書記的職務。居民雖有不舍,但更希望他能保重身體、照顧好自己。“齊書記帶領大家為樓院自治打下了良好基礎,我們一定要保持下去,讓樓院的良好風氣繼續發揚。”現任幸福街社區第六網格衛材黨支部書記王應敏說。
記者 梁智玲
總值班:程紅利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蔡 歡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王 瑩 |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走進解放區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區衛材14號院,干凈整潔的環境首先映入眼簾。記者向院里的居民打聽抗美援朝老兵齊懷義的家庭住址,居民熱情地指路,并忍不住夸贊:“俺院里的環境這么好,全是齊書記的功勞,是他帶領大家打下的好基礎。”退休后,齊懷義曾擔任幸福街社區第六網格衛材黨支部書記,20余年退而不休,熱心公益,服務居民,積極發揮余熱,促進社區治理。
齊懷義今年88歲,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從市衛生材料廠退休后,他就居住在衛材14號院。退而不休,是齊懷義對自己的要求。能為居民做點啥事?一直是他腦海里的想法。
剛退休那些年,齊懷義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多次組織開展宣講活動。他家里的書柜上,整齊擺放著《公民道德規范》《法律知識手冊》等書籍,他認真研讀這些書籍,只要有機會,就與大家分享書中的知識。每逢寒暑假,他都要為周邊的孩子們開設“紅色課堂”,向孩子們講歷史、講戰場上的紅色故事。平日里,他為居民開設公益課堂,帶著居民一起學習法律知識,引導居民學法、知法、懂法、用法,多次配合街道、社區宣講遵紀守法知識,弘揚正氣。2020年11月,齊懷義參加了焦北街道籌備的焦北名人堂第一期活動,向居民講述抗美援朝事跡,讓大家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工作中,齊懷義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退休后,他把管理經驗運用到樓院管理中,竭盡所能為居民奉獻。2012年,因為一些原因,衛材14號院專職門崗撤離,這個由兩棟居民樓、80多戶居民組成的小院,一時間陷入管理混亂的局面,小區環境臟亂差,時有物品丟失的情況發生,居民怨氣很大。
怎么辦?咱自己人必須把自己的樓院管理好!當年,齊懷義已經75歲,他站了出來,下決心要管理好樓院。他召集樓院里的黨員和住戶,通過協商決定以輪流值班護崗的方式,繼續堅持門崗值班,并制定了值班人員崗位責任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嚴格遵守管理。針對樓梯間缺少照明設施、居民夜間上下樓容易踩空受傷,自行車棚管理不善等問題,他通過多次征集居民建議、和社區協商等方法,最終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難題。
樓院安全問題解決了,如何讓樓院生活更和諧、居民更幸福?齊懷義又圍繞門崗值班室想了很多辦法:放上小桌椅,為放學后不能回家的小學生輔導作業;夏天燒開水、煮綠豆湯,讓勞累一天的居民能在此停腳小憩;冬天放置取暖設施,讓居民能進屋休息、取暖。運行一段時間后,暖心小桌椅真正暖了民心,成了居民間親如一家的“代言人”。居民有啥困難、有啥想法,居民之間有啥糾紛,都愿意圍著小桌椅說道說道,樓院也越來越和諧了。
衛材14號院成了遠近聞名的和諧樓院。在齊懷義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通過黨建活動和議事協商平臺,積極主動參與到社區服務和樓院管理;樓院里的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以“有耐心、有愛心、有熱心、不怕麻煩和困難”為標準,時時處處講奉獻,齊心協力辦好大家的事。在城市創建過程中,該樓院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角角落落煥然一新,成為附近樓院的榜樣。
近兩年,齊懷義的耳朵有點背,繼續服務群眾也顯得有些吃力,他便辭去了幸福街社區第六網格衛材黨支部書記的職務。居民雖有不舍,但更希望他能保重身體、照顧好自己。“齊書記帶領大家為樓院自治打下了良好基礎,我們一定要保持下去,讓樓院的良好風氣繼續發揚。”現任幸福街社區第六網格衛材黨支部書記王應敏說。
記者 梁智玲
總值班:程紅利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蔡 歡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王 瑩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