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本報記者 陳學樺 范坤鵬 王雪娜
伊河之畔,機械臂精準舞動,1秒就能生產1個電芯,2.5分鐘完成1個電池包的組裝下線——這組跳動的數字,正是洛陽新能源產業加速跑的生動注腳。
作為寧德時代全球十三大生產基地之一,寧德時代洛陽基地布局的新能源電池生產項目已交出亮眼答卷:自項目一期正式投產以來,累計產值突破百億元;二期正沖刺投產目標;三期、四期主體施工如火如荼。“待項目全面建成,不僅將形成千億級產值規模,更能帶動上下游配套及服務業產值同步破千億元,以‘四箭齊發’之勢,為新能源賽道落下關鍵一子。”9月8日,項目有關負責人說。
黃河之濱,另一股產業力量同樣蓄勢勃發。近日,中石化(河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百萬噸乙烯項目煉油配套工程正式開工,又一千億級產業集群呼之欲出。“投產后每年可新增產值200億元、稅收18億元。”中石化(河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家純說。
項目的戰略價值清晰可見——它不僅是洛陽打造綠色石化先進材料產業基地的核心支撐,更將推動乙烯下游產業鏈向高端化延伸,引領中原石化產業向規模化、綠色化轉型,朝著“國內一流”的目標穩步邁進。
從伊河到黃河,從新能源到綠色石化,如今的洛陽,正以“龍頭高昂鏈動四方”的姿態,續寫著工業重鎮的新輝煌。
回溯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初,“十大廠礦”的落地讓洛陽率先邁入工業化行列,一度躋身全國五大工業城市。進入新時代,這座古都沒有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而是主動按下產業結構調整的快進鍵,在細分領域不斷突破,走出了一條傳統工業城市向現代化產業強市轉型的新路徑。
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中,洛陽底氣從何而來?
發展質效穩步躍升。今年上半年,洛陽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925.3億元,同比增長5.7%,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分別超出全國、全省2.5個和0.3個百分點。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洛陽對“發展質效”的執著追求——通過做強重點產業鏈、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洛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加速成型。
產業集群聚鏈成勢。該市深入落實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全力主攻“四新一裝備”風口產業,2024年17條產業鏈營收突破4600億元。
洛陽現代農機裝備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全省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零的突破;連續多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今年洛陽市又入選全國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和第三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業實力持續增強,維持領跑優勢。文旅產業也成為“頂流名片”,洛陽依托古都文化品牌,2024年接待游客1.53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08.6億元,正朝著“著力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標穩步前行。
城市提質蹄疾步穩。洛陽市緊扣城市提質“351”工作舉措,讓城市既有產業高度,又有生活溫度。
高端制造業企業紛紛加碼投資,科技產業社區高效運轉,近萬套人才公寓為創業者筑起溫馨港灣;近三年新增平臺經濟主體近6萬家,5座億元樓宇成為城市經濟新地標。交通建設同樣捷報頻傳,呼南高鐵焦濟洛平段開工建設,“十字形”高鐵樞紐雛形初顯;依托363個鄰里中心,城市“15分鐘生活圈”初步形成,2659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32.66萬戶居民生活品質能級實現躍升。
鄉村振興奮勇爭先。該市聚焦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抓實“4+2”重點工作,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產值。
嵩縣中藥材等3個國家級農業產業集群茁壯成長,為農民增收提供堅實支撐;具備條件的行政村供排水一體化覆蓋率達96%,506公里農村道路完成改建,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嵩縣、新安縣入選河南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創制型先導區……2024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056元,同比增長6.7%,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在河洛大地徐徐展開。
從“一五”時期的工業奠基,到“十四五”時期的轉型騰飛,洛陽始終在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如今,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洛陽市提出:聚焦“兩高四著力”,全力落實全省下半年經濟持續向上向好36條政策措施,通過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深化“學查改·以企觀政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等舉措,主動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如今,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千年古都,正以爭分奪秒的“洛陽速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多貢獻。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陳學樺 范坤鵬 王雪娜
伊河之畔,機械臂精準舞動,1秒就能生產1個電芯,2.5分鐘完成1個電池包的組裝下線——這組跳動的數字,正是洛陽新能源產業加速跑的生動注腳。
作為寧德時代全球十三大生產基地之一,寧德時代洛陽基地布局的新能源電池生產項目已交出亮眼答卷:自項目一期正式投產以來,累計產值突破百億元;二期正沖刺投產目標;三期、四期主體施工如火如荼。“待項目全面建成,不僅將形成千億級產值規模,更能帶動上下游配套及服務業產值同步破千億元,以‘四箭齊發’之勢,為新能源賽道落下關鍵一子。”9月8日,項目有關負責人說。
黃河之濱,另一股產業力量同樣蓄勢勃發。近日,中石化(河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百萬噸乙烯項目煉油配套工程正式開工,又一千億級產業集群呼之欲出。“投產后每年可新增產值200億元、稅收18億元。”中石化(河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家純說。
項目的戰略價值清晰可見——它不僅是洛陽打造綠色石化先進材料產業基地的核心支撐,更將推動乙烯下游產業鏈向高端化延伸,引領中原石化產業向規模化、綠色化轉型,朝著“國內一流”的目標穩步邁進。
從伊河到黃河,從新能源到綠色石化,如今的洛陽,正以“龍頭高昂鏈動四方”的姿態,續寫著工業重鎮的新輝煌。
回溯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初,“十大廠礦”的落地讓洛陽率先邁入工業化行列,一度躋身全國五大工業城市。進入新時代,這座古都沒有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而是主動按下產業結構調整的快進鍵,在細分領域不斷突破,走出了一條傳統工業城市向現代化產業強市轉型的新路徑。
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中,洛陽底氣從何而來?
發展質效穩步躍升。今年上半年,洛陽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925.3億元,同比增長5.7%,高于全國0.4個百分點;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分別超出全國、全省2.5個和0.3個百分點。
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洛陽對“發展質效”的執著追求——通過做強重點產業鏈、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洛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加速成型。
產業集群聚鏈成勢。該市深入落實產業發展“136”工作舉措,全力主攻“四新一裝備”風口產業,2024年17條產業鏈營收突破4600億元。
洛陽現代農機裝備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全省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零的突破;連續多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今年洛陽市又入選全國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和第三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業實力持續增強,維持領跑優勢。文旅產業也成為“頂流名片”,洛陽依托古都文化品牌,2024年接待游客1.53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08.6億元,正朝著“著力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標穩步前行。
城市提質蹄疾步穩。洛陽市緊扣城市提質“351”工作舉措,讓城市既有產業高度,又有生活溫度。
高端制造業企業紛紛加碼投資,科技產業社區高效運轉,近萬套人才公寓為創業者筑起溫馨港灣;近三年新增平臺經濟主體近6萬家,5座億元樓宇成為城市經濟新地標。交通建設同樣捷報頻傳,呼南高鐵焦濟洛平段開工建設,“十字形”高鐵樞紐雛形初顯;依托363個鄰里中心,城市“15分鐘生活圈”初步形成,2659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32.66萬戶居民生活品質能級實現躍升。
鄉村振興奮勇爭先。該市聚焦鄉村振興“151”工作舉措,抓實“4+2”重點工作,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產值。
嵩縣中藥材等3個國家級農業產業集群茁壯成長,為農民增收提供堅實支撐;具備條件的行政村供排水一體化覆蓋率達96%,506公里農村道路完成改建,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嵩縣、新安縣入選河南省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創制型先導區……2024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056元,同比增長6.7%,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在河洛大地徐徐展開。
從“一五”時期的工業奠基,到“十四五”時期的轉型騰飛,洛陽始終在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如今,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洛陽市提出:聚焦“兩高四著力”,全力落實全省下半年經濟持續向上向好36條政策措施,通過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深化“學查改·以企觀政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等舉措,主動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如今,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千年古都,正以爭分奪秒的“洛陽速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奮勇前行,為奮力譜寫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多貢獻。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